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

导航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第二批课程思政教学课件上线

2021-10-12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解锁俄语课程思政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第二批课程思政教学课件上线!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局面,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不仅是高等外语教育,也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俄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秋季学期,外研社联合多所高校,倾力打造《大学俄语(东方新版)》课程思政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着力挖掘思政元素、提供多元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协助教师将思政育人自然融入单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批课件推出后,在高校俄语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第二批教学课件推出之际,外研社组织访谈,特邀请思政课件设计专家就广大俄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做详细解答。


 

李娟

火箭军工程大学

外研社首届全国高校俄语课件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主讲俄语精读和俄语视听说等课程

请谈一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哪些内容融入外语教学的难度较大?您是如何处理的?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内容丰富而多元。《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比于其他课程,外语类课程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涉及各种题材、各种行业、各类学科,我们需要挖掘好、发挥好这一优势。

  就外语教学来说,文化类、时事类思政点更易于进入课程,学生也易于、乐于接受,因为它们和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也易于用外语表达。相较而言,意识形态类、政治性较强的思政点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可能要难一点。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政治理论方面的语料更具书面性,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长期来看,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增进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积累知识和经验;短期来看,教师可根据学生外语水平,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词和短句。

 

 

杜洪军

大连外国语大学

长期教授本科和MTI专业必修课,主讲高级俄语综合课、高级俄语实践语法、高级俄语视听、口译理论与实践、俄汉交替传译(经济)、俄汉交替传译(商务)、非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等课程

您有何开展课程思政的常用方法与策略?具体如何实施?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外语专业课开展思政教学,重要的是要零距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痛点,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应让外语与思政无缝对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主导,辅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和制度对比,彰显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和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外语思政切忌照本宣科、居高临下、说教洗脑,而应寓教于乐、问题导向、思辨创新。可多以生动鲜活案例感召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使命感。

  外语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不管何种方法都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脉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此,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思政课件结合雨课堂教学平台为例:课前,按照教学进度将思政课件上传到雨课堂课件库并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在线进行预习;课上,将思政课件打散融入到专业课课件中,讲解课文时,自然带入思政内容,充分利用雨课堂的直播、弹幕、投票、随机点名功能,有意识地用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用外语思辩的兴趣;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主题辩论赛、思政演讲比赛、金句微视频创意比赛、主题作文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俄语口语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王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外研社首届全国高校俄语课件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主讲二外俄语、俄罗斯文化等课程

低年级学生接触俄语时间短,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在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找准育人角度,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范畴非常广泛,凡牵涉正能量传递的信息都可以因时因势加以利用,融入到课程当中。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俄语,虽然语言能力较弱,但同时具备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表现欲盛和成就感易满足的特点。我们正好可以因势利导,在拉近学生和俄语的距离的同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具体操作办法有很多,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中俄对比。面对新字母和新单词时,剖析其在汉语和俄语中的内涵外延。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中俄对比。从两国文化和文化交流史中选取具有积极意义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将其融合到课堂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感受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同时,完善思维认知,增强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第二,时事引入。进行主题导入时,多查阅中国官方网站俄文版,结合涉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主题的报道,重点进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由于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限,所以只在需要学习的关键词处标明俄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其学习成就感,又使得我们的理论讲述有落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