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

导航
2022全国中学多语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习班圆满落幕

2022-07-31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2022727日至31日,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22全国中学多语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习班在云端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99所学校的180位多语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习班。研习班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涵盖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教学工作坊和经验分享环节,与会教师表示收获颇丰。

 

27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江南大学董剑桥教授、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崔岚社长出席了开幕式。

 

深刻解读中学课标 有效分析和使用教材

 

727日下午至31日上午,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分别开展单语种研习。研习班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玫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学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晓敏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刘建教授针对各语种高中课标和中学教材的有效挖掘与使用进行了专题报告。

 

黄玫教授以“基于俄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分析与有效使用”为题,首先分享了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和要求,并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阐释教材编写的原则与理念。然后,以“学校生活”这一主题课例详细讲解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地使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等。她指出教材的有效使用需要教师改变以知识灌输和技能机械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做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发展组织教学活动;关于如何围绕主题创设活动、开展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运用多元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黄教授建议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玫教授

 

刘学慧教授以“中学德语教材中真实语境的创设与问题意识”为题就高中德语课标中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解读。她深入阐释了“情境”的定义,如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范围的场景,如何从真实交际场景取材,选择“真实性、趣味性、贴近生活与认知”的情境等内容,还引入了“不良结构”这一概念。她指出这一概念不是指问题本身或是语言表达有错误或不恰当,而是指一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途径或者标准的答案。在课堂中学生根据情境分析“不良结构”的产生原因并创新设计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学慧教授

 

杨晓敏教授分享的专题报告“对标课标,深挖教材,共促成长”以中国外语教育深入发展作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外语教育的变化和成绩。在介绍和分析中学法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法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后,她重点阐述了目前外研社正在编写的中学法语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和学习目标。她以《Vivre la famille》《Pour allez plus loin》等课文为例阐释了教材的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和灵活性原则,并强调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最后,杨教授以“我的外语课堂以什么为核心?”的问题引发老师们思考,并列举实例给予老师们具体的教学建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晓敏教授

 

刘建教授以“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教材分析及使用”为题进行了分享。他以高中西班牙语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强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能力需要与文化意识培养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初级阶段的学生要以激发兴趣为主,中高级阶段要以知识运用和文化能力培养为主。他认为基础外语教学既需要背诵和积累,也需要一定量的输入。最后他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解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课例中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了课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模块的设置,为老师们未来进行教材的分析和有效使用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建教授

 

聚教师集体智慧  助力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本次研习班特别开设“教学工作坊”环节。各语种教师根据工作坊素材分小组展开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助力共研。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莹老师、南京大学王露杨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田妮娜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皓瑜老师分别对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各小组进行详细指导。经过积极讨论和深入交流,各小组分别做出了精彩的教学设计。各语种专家肯定了老师们的高效协作,并对模块完整且亮点十足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各小组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专家们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分享了可实施的教学建议。

 

李雪莹老师表示工作坊讨论形式对教师的教学非常有帮助,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了活动教学观,体现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她建议老师们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不能忽视词汇与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进行交际训练时,应注意语言上的把控,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框架内表达思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莹老师

 

王露杨老师肯定了老师们对教学设计主导思想把握明确,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点评时,王老师重点对任务的布置提出了建议,她指出最好在课程学习前就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将情境融入到每一个任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学习。在布置任务的难度方面,要与学生能力相匹配,增强学生参与度,任务项目要先易后难,引发学生思考。

 

南京大学王露杨老师

 

田妮娜老师重点指出了在法语教学基础阶段老师们容易关注句法学习而忽视篇章本身,提醒老师们要关注篇章的构成,有效推动学生对于语篇的产出。希望老师们在共建式的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明确、详细的要求,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将语言学习中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北京外国语大学田妮娜老师

 

郑皓瑜老师肯定了各组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兼顾到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教学手段多样化、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郑老师也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润物细无声,找到中西文化对比与碰撞的平衡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课时与学生特点突出重难点,有效使用教材,无需面面俱到,设计课堂活动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宜过多,课堂应适当回归常规的讲解与练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皓瑜老师

 

共话教学经验 共享教学智慧

 

本次研习班邀请了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余厚春老师、宁波市第三中学的张玮老师、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刘玉老师和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杨姝老师分别为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中学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余厚春老师以“浅谈中学俄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为题进行了分享。她强调了课标中所提到的“情境”和“语篇”的重要性,分享了她在教学中采取的多模态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视频等引入知识点;通过设计各种练习减少学习的机械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俄语思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所学知识。

 

张玮老师以“因‘材’施教——关于中学德语教学实践的探讨”为题,描绘了一名当代教师的多元形象:一个慧眼慧心的园丁,一个有创意的编剧和导演,一个永远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教学监控方面,张老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践案例,与参训教师深度交流课堂兴趣类活动、学习习惯培养、课堂时效性检验、德语高考备考等内容。

 

刘玉老师以“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法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首先介绍了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法语学科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和学科活动等,并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开设法语课程的方式给出了建议。其次,刘老师根据《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质量要求重点分享了高考试题的变化与趋势,并结合例题对高考试卷的题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杨姝老师以“高中西班牙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为题进行经验分享。基于新课标颁布后,西班牙语学生的数量增长对高中西班牙语教学质量提出的挑战,杨老师提出要探索精准教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针对西班牙语高考备考辅导,杨老师分享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和复习方法。

 

丰富多彩而富有实践性的研习安排让老师们满载收获而归。分中心和外研社也将不断努力,持续耕耘,继续做好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教育教学发展的桥梁,进一步与全国的中学加强沟通和交流,组织开展更多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师培训,为中学多语种教师的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搭建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