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3 资源下载
12月22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出席盛会,共同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历程,总结成就与经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外语教育的奋进蓝图。
回顾国家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外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40年。改革开放推动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助力改革开放,没有外语教育发展架起沟通桥梁,就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丰硕成果。立足当下,我们应认识到,成熟的外语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我国与他国交流理解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国家培养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对中国外语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挑战;面对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国际化人才的新需求,高校外语教育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深化改革与发展,砥砺前行,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彰显大国力量、发挥大国作用贡献更多力量。展望未来,中国外语教育大有可为,必将建功立业,绽放芳华,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在主题报告中聚焦北外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与如何服务国家战略这一主题。
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外语教育改革和外语院校的建设。4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坚守初心,将外语教育改革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着延安精神,北外坚持“外、特、精”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利益为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高水准、严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高水平推进国际化办学合作;积极思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中国外语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历程是积极适应、准确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外将再度出发,坚定信仰,推动中国外语教育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介绍了和王定华教授共同主编的《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一书。他指出,《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从重大意义、发展历程、政策分析、重要举措、巨大成就、突出贡献、基本经验和走进新时代等方面全景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曾教授指出,外语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削弱,只能增强;外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方能担负时代之责,发出时代之声,回应时代之问,培养时代新人;外语教育的评价和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外语教育要有长期发展规划,要列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同时,曾教授也对外语教育专家前辈给予本书的支持,主编王定华教授、课题组成员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倾力投入,以及外研社为书籍出版的付出表示感谢。
改革开放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历史镜鉴”环节,六位中国外语教育40年发展、蓬勃和飞跃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分享了他们在这一段峥嵘岁月中亲历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陈教授特别指出,中国的外语教育要为国家的两大国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服务。中国外语教育在这两个伟大目标的实现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外语水平,同时培养大量合格的外语人才。陈教授勉励全体外语教育界同仁共同奋进,为实现宏伟目标锐意进取、全力拼搏!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胡教授动情回顾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举措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推动作用;通过追忆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专业体系及内涵的演变,他回应了如何看待当下外语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和质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在许多像胡教授这样具有“取经”精神的先行者的推动下走过千山万水,新的时代则需当下外语教育界的同仁继续跋山涉水,总结经验,主动思考新时期外语专业的内涵,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新的变革。
改革开放推动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助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我国外语教育创造了大量机会,外语教育也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为推动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教授回顾了外语教育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首先,要学会主动“调适”,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其次,要掌握外语教育发展态势,顺势而为,保持生机;第三,要兼容平衡外语专业的工具性和学科性,不能偏废;第四,外语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跨文化意识。
文教授结合自身发展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认真学习西方理论;乘政策春风继续学习并勇于实践西方理论;提高创新意识、奋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基础上,文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立足中国实践,勇于创新,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为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声不懈努力。文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仍旧任重道远,外语教育界同仁应主动肩负责任和使命,推动中国应用语言学迈上新台阶,攀上新高峰!
刘教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回顾了我国远程开放外语教育和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远程开放外语教育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史上,远程开放教育功不可没。站在新起点,远程开放教育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信息技术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将会引发高等外语教育的巨大变革。此外,刘教授还回顾了我国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的发展变革。
李社长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外研社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概括了外研社的发展经验:一是外研社的成立及其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外研社40年来的改革成就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是外语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外研社发展的根本源泉,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促进了外研社的发展,外语教育的普及提高为外研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力量的源泉。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外研社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顾来时之路,改革开放40年是一代外语教育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干、在磨砺中奋进、耕耘与收获的40年,展望前行征途,中国外语教育应充分总结发展经验,继续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不惧波澜,展翅翱翔,绘就更恢弘的画卷。
“未来愿景”环节,八个不同语种的十位教指委专家分别就各自专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耕耘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思路、使命和愿景做报告。
孙教授在发言中就外语界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语言技能及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知识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和跨文化沟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根基。外语类专业所具备的使学生“进入人文社会科学任何领域都比较容易”的特质,使其更易于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现今社会提倡的“复合型人才2.0”所应具备的素质也包括中外语言人文知识及学科知识。孙教授指出,外语类专业具备学科性及人文性,高级语言能力包含了思辨能力,也必然包含深厚的人文素养;公共英语则需在凸显工具性的基础上兼具人文性。
蒋教授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做到:一、加强文化自信;二、强调文化多样性,以使外语教学应对多媒体与人工智能的介入所带来的挑战;三、正视外语教育同一化及同质化的问题。蒋教授同时谈及对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愿景:一要组织专家团队深度调研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二要不断深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三要大力推进外语专业内涵式建设,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推进课程改革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接轨。
张教授代表大学外语教指委做了发言,指出,针对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的目标是聚焦“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标准、一流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标准建设及人才培养与理论创新。张教授讲到,大学外语教学的初心是“两个服务”,即服务国家政策与服务人才培养,在未来发展中,大学外语教学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郭教授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中,英语类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他认为,在中国高校开始进入大类招生的时代,英语类专业如何展现专业特色,推出什么样的课程,是其真正面临的重大问题。郭教授鼓励各高校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寻求出路,把握“双一流”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将中国外语学科打造成有中国学者独特贡献,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的外语学科。
修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日语专业不断壮大、发展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随后指出在新形势下,日语专业要:一、落实好《国标》,结合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多样化日语人才;二、进一步做好“‘日语+’的大文章”,实现从学外语、学日语,到用日语学的过程;三、通过AI教学手段来实现日语教学新飞跃;四、培养跨文化教育人才,使之具有很强的运用日语获得知识、进行思考及开展其他方面业务的能力。
贾教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德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德语专业由“引进来”增加了“走出去、送出去”的使命,对学生提出更加全面、系统、规范的能力要求。为此,德语专业与外研社合作努力推进教材建设,开发的新经典系列德语教材在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德语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贾教授同时强调教师的学识和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陆教授简要地回顾了西班牙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阐释了西语专业“美好的专业前景”和“艰难的专业学习”:西语专业为国家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配合了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西语与汉语语言文化属性差异大,基于对语言与文化特色的理解分析,西语专业在构建符合中国特点西班牙语教学体系方面做出了多方努力。展望未来,陆教授认为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也面临着师资规模和课程设置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姜教授回顾了非通用语种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指出非通用语在1978年到2000年期间发展缓慢,2000年到2012年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而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非通用语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目前非通用语种发展前景非常好,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增加。姜教授强调,开设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对非通用语种类专业的发展、专业标准以及教材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罗教授援引北大、北外、北语等高校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例子,指出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交流的受益者。他简要回顾了阿拉伯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指出了高校服务“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国别区域研究的重大意义,国别区域研究是一个区域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过程当中必需的学科支撑。同时罗教授指出英语在国别区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推动“小语种+英语”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模式。
宁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俄语专业的发展与成就,如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发展,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转向以区域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设立交叉学科本科专业等。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宁教授指出专业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外借鉴,还要注重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实现中国思想和价值的对外表达。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体系局限性、教材缺乏开放性等问题,宁教授提出要做好学科调研,抓好《国标》以及专业内涵建设,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抓好教材编写和使用,以及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等工作。
傅教授从师资建设、学术期刊及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论发展等角度全面回顾了法语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他指出,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语教育是工具性、学科性以及人文性并存的,法语专业的教师应该通过法语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教书育人,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品格以及学习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同时,傅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构建的,要让学生学会讲述中国故事。傅教授还提出,各语种专业的发展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呼吁全国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联合起来,为下一个40年发展加油助力。
论坛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主持。两位专家在主持过程中就报告人提出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反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成为论坛的重要内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总编辑为大会致闭幕辞,徐总编辑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是“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国内外语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推动者、贡献者与见证者群贤毕至,庆贺40年的辉煌,展望未来的再出发,意义非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建中总编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外研社建社40周年,外研社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在过去的39年中,外研社始终坚守“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使命,在未来发展中,外研社将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乘着改革开放的进步与发展之风,与外语界专家学者共济外语教育沧海。
最后徐总编辑代表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承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研社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谢意。
论坛专家合影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全面深入、迈向新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是一次中国外语教育界全面回顾历史,深刻总结经验,立足当下实践,规划发展蓝图的历史性盛会。在改革开放40年丰硕成果的基石上,未来,中国外国语教育将继续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助力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