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5 资源下载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3月24日在北京盛大开幕。2000余位高校校长、外语教育专家、学者、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云集论坛,共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时代大计,同书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奋进之笔。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王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主题——“新时代”、“新人才”、“新方略”的内涵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释:
构建大格局、树立大情怀、服务大战略,开创高等外语教育新境界新局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徐青森
徐青森副司长就高教司在外语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新任务作了主旨报告。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高教司确定了“五学五干十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徐副司长指出,高等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高等外语教育要构建大格局、树立大情怀、服务大战略,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国家实施对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外语人才支撑:
构建大格局。高等外语教育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外语院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流专业、打造精品课程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创新。
树立大情怀。外语教育应在教学中注重价值引导,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实践育人,在专业教育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将学生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服务大战略。外语院校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备国家所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中外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质量优良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理念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李岩松教授
李岩松教授回顾了我国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发展历程,指出改革四十年来,高等外国语教育培养了大量高水平外语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外语教育发展正面临着新时代的重大挑战。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外语专业教育要想继续有所作为乃至大有可为,就必须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和提升人才培养特色,把控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多语种 +”人才培养战略,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其中“多语种”指的是至少精通两门以上第二语言,具有出众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指的是“互通互联”,即以基于多语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前提,打破专业、学科壁垒,以人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自觉,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促进国别区域研究意识,以问题研究为导向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李校长指出,基于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上外实施了完全学分制改革、卓越学院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实效。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和“双一流”建设为外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外将立足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以推进全球人文治理变革为己任,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协同与交流,共同推进中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建设、发展和提升,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力量。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王军哲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放的战略举措,2017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王军哲教授结合以上政策背景分享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战略,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探索。王军哲教授指出进入新时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服务对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渗透程度远远超出传统的意义,这不仅要求加快构建和打造致力于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言体系,对国际语言服务的业务范围、质量以及世界语种的要求也大幅增加,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语言服务人才,不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语言服务的专业知识、家国情怀以及扎实丰富的文化底蕴。当前我国还面临着国际语言服务人才资源存在缺口、高端人才比较短缺的问题,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文化走出去的因素之一。
面对这样的现实,高等外语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中一是要从专业机构、专业方向、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数量的调整;二是要从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优化人才培养的类型;三是要从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方面完善制度保障;四是要依靠政产学研多方面的力量,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实践的创新能力。这是有效解决人才供给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矛盾的重要途径。
王军哲教授重点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为例介绍了本校在产教融合上的探索,分享了西外在产教融合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情况,以及在校企合作、对接产业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与经验。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外语类专业教师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教授
王定华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解读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王教授主要从十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一、确保方向。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二、强化保障。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优先谋划教师工作,在经费上优先保障教师工作的投入。
三、突出师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应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到突出的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养成。
四、深化改革。突破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壁垒,深化教育部门改革。
五、针对类型。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统筹考虑区域城乡,采取针对性措施,定向发力,确保时效。
六、完善评价。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术评价,要注重教书育人,注重教学工作。
七、严把入口。要严把教师选聘关,实现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查。
八、关注薪酬。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收入的分配机制、落实教师的各项合法权益等。
九、优化合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鼓励相互激励、切磋琢磨、共同提高,要和兄弟院校,兄弟系科合作,取长补短。
十、正面宣传。加大教师正面宣传,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最后,王教授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通过各方努力,赢得社会和各界支持,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英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蒋洪新教授
蒋洪新教授指出新时代英语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英语教育改革指明方向,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同时英语教育也面临着如战略规划不足、资源投入不足、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信息化与机器翻译飞速发展以及专业培养单一性等问题与挑战。新挑战生发新使命,蒋教授认为新时代英语教育应坚持担当四个方面的新使命:
在建设一流本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守仁教授
王守仁教授还谈到,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外语测评的建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制定有利于提升教、学、评、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助推大学英语水平的提高。
最后,王教授还谈到了慕课的建设和应用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慕课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王教授指出,建设使用慕课,引发教学方式的重塑和重构,使得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成为可能;同时大学英语在线学习,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大学英语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课题、新机会。
树立“外语生活”意识
北京语言大学 李宇明教授
李宇明教授在主旨报告中阐述了树立“外语生活”意识对于外语教育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语生活”即运用外语、学习外语、研究外语的活动。李教授指出,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外语,过好外语生活。以此为目标,外语教学评价也应根据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来进行评估,用外语生活意识促进外语教学。
今日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总编辑主持。
3月25日,论坛将迎来第二个会议日,届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原人事司司长Serguei Raskalei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以及《中国教育网络》李志民总编辑将带来精彩的主旨报告。请您继续关注“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第一时间直击会议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