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

导航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主旨报告综述(二)

2018-03-25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今日迎来第二个会议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原人事司司长Dr. Serguei Raskalei、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以及《中国教育网络》李志民总编辑八位专家紧密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分享了颇具前瞻性的新观点与新思路,为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新方向。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文斌教授

王文斌教授深刻剖析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王文斌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的外语教育面临着外语学科归属不清,学科和专业分类语言培训色彩浓厚以及学理性、知识性不强,部分院校学位点撤销以及学科内部壁垒明显等问题。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但至今仍不是外语教育强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鲜有能主导全国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缺少有效的总结和提升;同时,我国外语教育研究分支繁多,但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交流,因此未能形成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外语教育缺少顶层设计,落地践行更是难以为之。鉴于此,王文斌教授指出面对新时代,我们应根据我国的外语教育现实,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服务国家大战略,提升大格局研究,促进外语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的外语教育问题,构建外语教育学。


王文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提高我国的外语教育能力是提高我国外语能力的前提,并从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教育的目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测评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小学外语教育与高校外语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元外语教育十一个方面阐释了如何提高外语教育能力。


International Talents: Key Competencies for the Future


Former Director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erv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Geneva   

Dr. Serguei Raskalei

Dr. Raskalei就国际职场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作了主旨报告。Competency(能力)是指能够成功胜任工作的技能、品质和行为,对员工能力的判定能够预先了解员工的技能、品质以及行为。那么,学生从校园走进国际职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获得成功呢?


Dr. Raskalei指出在校园中习得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却并不能使学生完全具备国际职场环境所需的工作能力,因此学生应该在进入职场前接受相关能力的培训,充分做好融入职场的准备。Dr. Raskalei认为,在国际职场环境中,与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员共事,对多样化的尊重(respect of diversity)是国际人才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养。此外,国际人才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还包括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团队合作能力(teamwork)等。针对沟通能力,Raskalei先生强调,员工应能清楚且有效地通过口头或书面向他人传递信息,同时聆听和理解来自他人的信息,并作出恰当的回应。沟通是双向的、坦诚的、互利的,每个人都应深刻理解这一点。团队合作能力则指与同事一起完成团队目标的能力,这需要具备发展共赢的意识,乐于向他人学习,融通见解、求同存异,共同实现既定目标。作为团队的一员,不仅要能以集体取得的成就为荣,还要敢于为集体的挫折或不足承担责任。


推进测评与教学结合,培养新时代国际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韩宝成教授

韩宝成教授在发言中结合语言测试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国才考试”为例,分享了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测评与教学结合,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国际人才的思考。


韩宝成教授指出当下对于测试的认识已经从传统的将其视为测量的工具、与统计分析相关的技术工作以及主要用于决策,转向将其视为促学的手段、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以及提供促教促学的信息。基于“测以促学、测以促教”的趋势,外语测试的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测试行为与语言使用取得一致;二是清晰明确地界定测试的有用性。


针对促进测评与教学结合,韩教授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测评目标的一致。“国才考试”所考查的正是新人才应具备的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是测评任务与职场工作任务一致。“国才考试”通过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能力的考查实现与职场对接。


三是典型教学活动与考试任务的一致。韩宝成教授就如何把国才考试的理念与活动设计特征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提出了四项举措:1)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设计指向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2)更新教学理念,贯彻整合和融合的外语教学理念;3)注重学用一体,要产出导向;4)提供详实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学习。


思辨英语教学原则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孙有中教授

孙有中教授就思辨英语教学原则作了主旨报告。高校英语类专业的英语技能课程教学应该同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这是《国标》提出的新要求。孙教授谈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又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自觉反思和调节的思维过程)。当前,思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基本理念在全国英语教学界已形成广泛共识,当务之急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英语技能课程教学的历史性升级。


孙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思辨英语教学的八项原则,以期为新时代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示探索的路径,八项原则包括:1)目标(target):思辨英语教学应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目标;2)探究(inquire):思辨英语教学应提供思辨探究的机会;3)常规(routinize):思辨英语教学应设计典型活动,常规训练高阶思维;4)融合(integrate):思辨英语教学应融合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5)反思(reflect):思辨英语教学应通过反思活动培养元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思维的能力;6)合作(cooperate):思辨英语教学应构建合作学习共同体;7)评价(evaluate):思辨英语教学应运用思辨标准评价学习活动;8)激发(fulfill):思辨英语教学应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英语专业的人文教育潜能。


孙教授在报告中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的编写设计为例说明了思辨能力培养如何与语言能力培养融合,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教授

文秋芳教授主要就“产出导向法”的最新理论迭代进行了阐述。文秋芳教授回顾了“产出导向法”10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目前“产出导向法”已经迭代到第五代,第五代最大变化是理念上把全人教育说改为了关键能力教育说,这一变化的依据有三:首先,全人教育过于抽象,对于教学目标的指导不够具体,教、学、评难以进行;第二,关键能力教育说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对接;第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相关精神。


文教授将外语教育的关键能力归结为“2Ls+4Cs”:Language competence语言能力,Learning competence 学习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思辨能力,Creative competence 创新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 文化能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 合作能力。这些能力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关键能力相对应。


文教授还对关键能力的要素及其功能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关键能力包含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以及核心价值,其中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是基础,情感品格决定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否发挥效力,自我管理决定了知识与技能的发挥效率,而核心价值决定了知识与技能能否得到正向的应用。文教授认为关键能力是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能力。


最后,文秋芳教授对于外语教学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以《新一代大学英语》中的具体单元为例阐释了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


构建续理论  高效学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初明教授

王初明教授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续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该论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深刻意义。“续理论”是在实现外语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研究目标的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基础语言习得观,是近年在我国兴起的语言学习新理念。该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语言习得高效率是通过“续”实现的。“续”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口语中的轮番对话,笔语中的承接续写以及对对子中的内容创造和格式模仿。


王教授谈到,从促进学习的角度来看,“续”是连接理解与产出的介质。“续理论”通过对话促进学习,在对话互动过程中,语言学习者能通过创造性模仿达到高效语言习得的目的。因为在“续”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在丰富的语境中将语言形式和语境知识关联起来,在后续交流中直接由语境启动目标语使用,无需经过心理翻译。此外,王教授还谈到,“续”是互动协同的源头,积极主动自觉去“续”就是积极主动自觉去协同,能使协同拉平效应最大化,即学习效应最大化,高效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王教授还在发言中列举了“续理论”的教学应用,包括读后续写、读后续译,听后续说等,其中读后续写理论已在外研社iWrite平台应用于写作教学,以续写促进学生习得英语写作技能。


新时代外语研究的热点:生态语言学进路


华南农业大学   黄国文教授

黄国文教授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应该要思考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人。建立美丽中国,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回到外语教育人才培养上,就是立德树人的问题。新时代国家需要我们不但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生态人”,要培养受教育者有家国情怀、有敬畏感和有感激之心。


黄教授还在报告中对“学科生态化”的原因以及生态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既可应用于生物,也可应用于人类所从事的各项实践活动。黄教授指出生态语言学既研究作为系统的语言,也研究影响和指导我们行为的语言。语言构建现实,语言左右着我们对自然和自己的认识,语言影响着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的意指方向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语言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


智慧教育与高等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网络》   李志民总编辑

李志民总编辑以信息时代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为切入点,阐述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李志民总编辑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网络化、人工智能等变革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创新,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为目标的智慧教育应运而生,教学模式、课堂形态、学生学习模式在转变,MOOC、混合学习、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在线教育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在高等教育领域,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方式将引发教育形态的改变,MOOC能为世界上具有网络接入条件的每个人提供最好的教育,为人们的受教育权利提供基本保障,也有利于从更深层面实现教育公平,也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李志民总编辑谈到,目前全球范围内慕课平台数量持续增长。我国外语类专业的慕课平台——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专注外语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教师发展,将建设成开课语种最全的外语慕课平台。


3月25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教授及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教授主持。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陈法春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姜亚军教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建中总编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新时代的春天中圆满落幕,为高校外语教育绘就一张生机盎然的改革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