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

导航
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2017-12-08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12月6日到8日,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大赛冠亚季军各奖项花落其主,历时7个月的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全国总决赛,层层选拔,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大赛涵盖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韩语七个语种,共分8个组别,旨在为高校多语种教师搭建分享交流、相互启迪、共同提升的平台。此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为校园选拔赛,由院系推荐最终进入复赛的人选;复赛以教师提供本语种授课视频、教案及教学PPT的形式进行选拔;全国总决赛首次尝试现场比赛的方式,包含教师现场说课、讲课、专家提问三个环节。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共有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参赛,经过专家的集中评审,最终有7个语种8个组别的91位教师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大赛得到了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和语言推广机构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本次大赛冠军获得者提供出国研修支持。东京外国语学院理事会理事中国事务所所长王娜女士;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副院长德史凯先生;尚外出国集团暨西班牙高等教育联盟西班牙项目总监刘巧铭女士;韩国庆熙大学未来委员会秘书长金重燮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参赛选手代表


来自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组宋扬老师代表参赛选手发言,他表示:“3分钟的说课,10分钟的讲课,这样的环节分配设置对于老师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深层自我认识与教学都是一个提升;通过比赛我们结识了不同高校、院系、语种的教师,这也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评审代表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玉华教授代表全体评委郑重宣示:“我们将全心全意为此次大赛做好评审工作,严格遵守比赛流程,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同时接受监督“。


主办方代表


作为大赛的主办方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社长彭冬林在开幕式上致词,他以“感谢”“服务”“舞台”三个关键词表达了主办方的心声:

“感谢”——感谢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位专家为全国多语种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提供经验与智慧;感谢100多所院校的积极参与;感谢支持赛事活动的国内外机构,帮助选手们实现对象国交流的梦想。

“服务”——“教学之星”大赛是外研社高等外语教育服务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家优秀文化企业我们担负着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建社近40年来,外研社始终坚持立足科研、服务教育,近年来,顺应新的是时代与媒介要求,推进从图书出版向教育服务解决方案延伸和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7次提到了教育,这说明教育至关重要,是国家未来发展之根本,而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在外研社的教育服务解决方案中,为教师提供科研支持、教学资源支持和教师发展培训,举办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等,就是要让多语种教师同英语老师一样拥有多视角的交流与发展空间。

“舞台”——举办多语种“教学之星”比赛,我们提供这个舞台,希望老师们能在属于你们自己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展示风采。这也是一个全国院校交流的舞台,教学相互借鉴与碰撞,聆听专家讲评,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点拨。


12月7日,经过紧张的8小时巅峰对决,各语种赛程顺利结束。晚上7点,大赛评审总结会顺利展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语分社副社长崔岚担任主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语分社副社长崔岚



针对一天的决赛情况,7个语种、8个组别的评审专家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从比赛设置、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分享了比赛中的亮点:



本届比赛从规划到设计体现了主办方的专业性,特别是3分钟的说课环节,展现课程的总体目标,目标清晰,设计合理,将好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后面短短10分钟的课程展示之内,能够从课程设计上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比赛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十分注重教学安排,能够很好的体现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的设计思路,同时课堂设计形式是多样化的,从一人到两人再到小组形式,在特殊情境设计下设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空间。以上不仅体现了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指导的基本教学原则。



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搭建了分享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对提高韩语老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赛前老师们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将教学理论与教学技巧相结合的能力。我作为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未来将大力支持并组织各高校积极参与外研社”教学之星”这样的高规格赛事。



选手们在教学设计上提升到了教学法理论的高度,运用语言学及教学法理论知识,来实现教学实践,说明选手们不仅落实了教学实践,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科研,有效的传达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此次大赛中大学德语组是唯一一支大学外语教学团队,大学德语教学的对象是零起点的学生,要求老师在教学手段和教案编写方面要更有创意,在多媒体运用上更加丰富,课堂安排更活跃,我们的选手无论在教案编写还是课程设计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



年轻一代的老师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体现在语言和教学法的理论上,另一方面在专业素养上,要实现用现代科技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效结合。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老师们把“听”“说”“读”“写”“译”不仅看做是教学目标,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实践和应用。



西班牙语是后起之秀,在过去并不受传统外语教学的重视,外研社组织本届大赛得到了西语教学届的积极响应,能将西班牙语与其他语种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要感谢主办方外研社。另外此次“西语”参赛教师基本以80后的青年教师为主,这其实也代表了当前西班牙语师资在全国的情况。




教学之星大赛是教学类的全国性大赛,就规模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对我国的多语种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对提升师资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相对其他专业,阿拉伯语人数少一些,但比赛中所表现的风采代表了青年一代教师热爱教育、热爱教学、不断进取的创新与专业教育精神。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他们授课理念新、教学路径新、教学手段新。


此外,针对选手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专家们“趁热打铁”,全面点评指导,让参与此次比赛的教师得到更多的收获。


教学一定要有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很多老师存在一个误区,在短短的10分钟讲课环节呈现了超负荷的知识内容,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对象,出现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对象脱节的现象,存在“课堂”知识有效传递的问题。教学设计不是多、难就是好,如何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传递才是最重要的。


要“讲课”,杜绝“演课”

在比赛中,现场没有学生只有评审专家,教师们经常忘记了自己的知识“传授”任务,演变成了一堂形如“论文答辩”或“讲学分享”的过程,应当注意的是,比赛的10分钟虽然短,却不是一个压缩版全教学的行为,它应该是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片段,这样才是教学实践的真实体现。


外研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彭冬林社长在总结时提出,未来多语种教师职业发展前景光明,多语种教师们也将大有作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到了“一带一路”,中国正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参与全球治理,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的多语种国际化人才。目前国内多语种教师匮乏,教学水平急需提高。那么促进多语种教师发展是既是时代趋势,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主办方,我们要研究和进一步优化赛程赛制,传递前沿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希望在教指委、广大专家学者和国内外合作机构的共同支持下,把大赛越办越好,办成有影响的经典赛事。”

12月8日,在2017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上,掌声一次次响起,冠亚季军花落其主。这是一个点燃梦想与希望的舞台,这是一个展现风采与智慧的舞台,这是一个竞赛与学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教师们优秀的教学素养,领略到多元的教学碰撞,同时展现了“智慧教学”理念下所引领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相聚2018;让我们一起共同守候:“教学之星”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