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资源下载

2018年10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Gisela Conde Morencia、德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合作文化处副处长Yildiz Miller、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长铭、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薛维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芳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贾文键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专家、学者、校长和骨干教师汇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外语教育的目标、使命、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成立
开幕式上,“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正式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Gisela Conde Morencia、德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合作文化处副处长Yildiz Miller、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王勇共同为分中心的成立揭牌。
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全国优秀教师、全基中心名誉理事长陈琳教授通过视频短片对本届论坛的胜利召开和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短片中陈琳教授回忆起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高瞻远瞩地提出“不只是大学,基础教育也要实现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陈琳教授表示:“基础阶段的外语教育赶上了新的时代,相信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的成立将会为全国基础阶段的多语种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中学多语种学科发展新机遇”分论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学外语教育新课标的颁布,中学阶段作为高考外语扩大到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中学多语言教学的发展也在逐步从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向普通中学延伸。为此,本届大会特设“中学多语种学科发展新机遇”分论坛,由 “课标组专家深度解读核心素养”、“一线校长纵论中学多语种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驻华使馆分享在华语言推广计划”三个部分组成,举办了一场主旨报告,两场圆桌论坛,四场专题报告。本场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近100位校长、教学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中学多语种学科发展新机遇”分论坛现场
课标组专家深度解读核心素养
圆桌论坛—“课标组专家深度解读核心素养”由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副社长崔岚主持。崔岚社长表示:“新时代中学多语种新课标颁布伊始,解读中学外语教学领域新标准,探讨新标准带来的新机遇,对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崔岚社长主持
教育部高中外语课标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以“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总框架与多语人才培养路径”为题,带来了精彩而深刻的主旨报告。
梅德明教授主旨报告
梅德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面向不确定的世界,加上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语学科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标的研制应紧扣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科教育和学生学习活动发展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主的外语学科核心素养,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同时梅德明教授分析了基于四个核心素养的五大外语课程理念,分别是:
1.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课程育人价值取向)
2.构建外语共同基础,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3.着力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用能力(学习方式根本转变)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素养有效形成(学业质量评价功能)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学习资源(创设智慧学习环境)
梅德明教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外语教育课程必须以德育为魂,以能力为重,以基础为先,以创新为上。梅德明教授在主旨报告中宏观地梳理了外语新课标的总体框架,并指明了多语人才的培养路径。
“高中多语种新课标解读”圆桌论坛,邀请了中学多语种新课标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一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钱敏汝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文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刘建教授分别从新课标制定的基本背景和过程,以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两方面共同解读了高中多语种新课标,明确了各语种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培养的方向和思路。
圆桌论坛专家合影
徐一平教授
徐一平教授分析到:思维能力讲起来很抽象,是四个核心素养中的根本。要培养有素养、有国际视野,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就是要培养他的思维品质,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会受到其思维方式的影响。多学一门外语,就多一种思维方式。
刘娟教授
刘娟教授指出,课程标准对语言能力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围绕主题、创设情景、设计任务、在交际性、任务性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是需要具备所学语种的思维能力。
钱敏汝教授
钱敏汝教授指出,本次德语新课标的制定打破了传统一外、二外的限制,采用了语言能力等级量表。在互联网“淘宝”大时代,课标组就是在“搜宝”和“献宝”。搜的是人才、思想和对教育的期望,献的便是如今的成果——中学外语课程新标准。今天我们完成的课程标准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方案,同时包含了一份向世界学习的虔诚。
王文新教授
王文新教授指出: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是义务阶段外语教育的延伸,是中学、高中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学生以后的大学学业、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使他们在将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现状,为他们奠定这样的基础。